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石紅旗介紹,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在這個航次中運行連續穩定可靠,全航次獲得了22個樣芯,每個樣芯都富集了800升海水中的放射性銫元素。樣芯經高純鍺伽瑪譜儀直接測量,即可獲得海水中放射性銫比活度,再結合位置信息,就可以描述黃海調查區域放射性銫分布狀況,反映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黃海海域的影響狀況。
專家表示,隨著我國沿海核電站發展,以及可能的跨國界放射性污染,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將成為海洋調查工作的必備裝備。
水體放射性快速監測儀實現了流速監控調節、酸度自動控制、壓力監測調控、漏水停機保護、運行數據記錄、停機記錄、運行狀態顯示和故障提示等,操作維護方便,一人即可完成整個航次的監測任務,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,降低了勞動強度。
石紅旗說,監測儀安裝在調查船實驗室內,水泵將海水抽上來,樣芯富集放射性核素后即將海水排回大海。此前,從海水中富集放射性核素非常困難,因為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極低,需要用塑料桶采集大量海水樣品,否則根本富集不到放射性核素。這些樣品的采集、儲存和搬運都需要人力,后續分析工作也只能在調查結束后,將海水樣品運回陸上實驗室進行。